寻迹
时间:2017-11-21
来源:检察院
作者:萨尔图区检察院
编辑:张雷
录入:检察院
审核:孙明旭
影片《寻迹》深度解析
——找到你自己心中的“源”
“观自在”即跳出自己看自己,有什么片段是我们值得回忆的?有什么信念是我们值得追寻的?有什么理由是我们努力奋斗时不该忘记的?我们能否给出自己的答案……,来看《寻迹》吧!你会有所感悟。
【制作篇】
经过一个月寻找制作团队、三个月等待春暖花开、一个月构思创作、一个星期撰写剧本加上一个星期的拍摄、两个月26稿的修改,萨尔图区检察院检察精神、形象宣传片《寻迹》终于出炉啦!
为了《寻迹》表现出来的场景能够既反映大庆精神的特点又反映萨区检察精神的足迹和工作理念,摄制组用半个月的时间跑遍了大庆的湖泊、湿地、草原、钻井队寻找拍摄场地,跑遍了大庆所有的打印社和家具城寻找拍摄道具,和检察官们协调时间演绎不同职业的精神亮点……,一切的一切最终凝结成为这两分四十七秒的短片。
【故事篇】
萨尔图的名字总是透着安宁与祥和的味道,因为这里是牧人的家乡,月亮升起的地方。草原上只要有月亮升起的夜晚,就不会有敌人的攻击和狼群的滋扰,只要有月光的照耀,就会有篝火、美酒、舞蹈和家人的微笑,因此,月亮就是萨尔图人心中最神圣的守护图腾。面对这不变的月光,石油城的检察官,你们是否也如这守护之光,一直在大家的身旁?你们不畏艰难的意志和信仰来自何方?
《寻迹》作为大庆市萨尔图区人民检察院倾力打造的“精神名片”,由本院干警自主创作、演出,它讲述了一位青年检察官用自己的眼睛,循着萨尔图城市岁月的变迁,体会平凡大众的生活,从中感悟检察精神的来源与传承以及守护的对象与真谛,最终找到属于自己的检察信仰,从而彰显了萨尔图区人民检察官至诚、至公的检察理念。
《寻迹》全篇共分三个章节,即“守护、传承、践行”,第一章节“守护”——检察职责守护何人?本章用写意的手法描绘了一幅月光下宁静草原之夜的美丽图画,敖包代表生活、骏马代表富足、篝火代表希望、星空代表安宁,而这一切都在纯净月光的守护之下让人神往,随着悠扬的牧歌,主人公想到了和月光一样守护着人们的“你”(既是所有的人民检察官,也是萨检人世代传承的精神和信念),便许下心愿,去寻找“你”的方向……
第二章节“传承”——检察精神传承何处?翻开书册,寻着书中的老照片,这里的“书”其实是一种集体回忆的具象化,(左侧的两张照片作为一个彩蛋其实分别是80年代和90年代萨区检察院检察官的两张合影,体现了检察时代的变迁与延续)主人公拿起铁人的照片,思绪也随之跳转,铁人代表这个石油的城市几十年不变的奉献与奋斗精神,而这已融入每一个大庆检察人的血液。普通群众的生活片段既是对城市的宣传也是隐喻检察官通过法律守护的其实就是他们拥有的幸福与安宁,(其中配音“检察机关依法对张某某……提起公诉”还有检察日报也是两个彩蛋,暗喻检察普法工作已经深入群众的生活)之后快捷流畅的剪辑以象征和暗喻的手法,着墨城市人民和劳动者优秀品质细节,用扣安全带比喻细致入微的保护、修补缝纫比喻不放过任何漏洞的精心、秤杆秤砣比喻公平公正、驭马奔驰比喻坚持与挑战等动态的方式暗喻检察官守护群众、修补法律关系、公正法律监督、打击各种犯罪等检察职能;用笔直的井架钻杆比喻适用法律坚守原则、正直无私、用芦苇作画比喻检察官就像扎根沃土的芦苇一般根植群众坚韧不拔、清廉为民、用大美湿地呵护迷失的小鸟重新翱翔比喻人民检察官宽严相继,引导和教育迷失的人们重归社会生活,一个个静态的方式表现了身为检察官所必须具备的精神内涵,从动态到静态、从职能到精神,处处不谈检察而又无处不体现检察,看似描写普通城市人民的生活与工作,实则喻示着人民检察官来自人民、人民检察官的精神传承自人民、人民检察官的职责是守护人民,从精神层面上展示出萨尔图检察官们代代传承的关爱、细致、公平、挑战、正直、坚韧、包容、博爱八种检察精神,整个影片寓意深远、思想连贯、一气呵成。
第三章节“践行”——检察脚步走向何方?主人公思绪回归,合上书册,一句“时光褪去,坚定的心永远在信仰的路上”如嘹亮的号角般吹散心中的雾霾和犹豫,检察官合上书册,好像找到了自己的答案,镜头逐渐清晰,原来他一直翻看的是《萨尔图区检察院志》中所承载的萨尔图检察官共同的回忆与传承,他抬起头“我终于找到了你,也找到了我自己”点出全篇的主题,实现了一名检察官青涩到成熟、了解到认同、追寻到融入的过程,找到了作为一名合格检察官在精神层面的信仰,带着每一代萨检人“我是萨尔图人民检察官”的自豪感,和所有人民检察官一起守护人民与法制、传承“维安、惟正、唯愿为民”的萨检精神,践行我们共同的检察梦。